「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」雷山县朗德镇:农村“增”颜又提质 和美乡村绽新颜

日期:2023-06-21 17:35:13 来源:天眼新闻

零次栉比的吊脚楼舍、干净整洁的鹅卵石旅游步道、清澈见底的溪流……盛夏6月,走在雷山县郎德镇,浓浓的青绿泼洒遍田野,如同走进风景画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陶醉的美丽乡村,之前却有着另一番景象。

“前些年,垃圾靠风刮,污水四处流,村民没有环保意识,村里卫生情况极其堪忧。” 保洁员潘年芬说,“尤其是村民养殖鸡鸭的粪便,随意倾倒,一到夏天,经常散发恶臭味道。”

乡村之美,美在山水,美在田园,美在淳朴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。良好人居环境,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。

乡村要发展,环境是底色。近年来,朗德镇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大力实施以农村厕所改造、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、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,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品质得到改善提升,让有“颜值”更有“气质”的和美乡村不断涌现,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
“在几年前,我们一天都要打扫出三四车垃圾,现在就很轻松,每天最多有一车垃圾。”在保洁员的岗位上干了五年的潘年芬说,在村里,像自己一样的保洁员共有6名,大家如同村里卫生“大管家”一般,除了常态打扫道路、清运垃圾外,还常常帮助引导村民处理垃圾,积极带动村民们搞好自家的庭院内外环境。

改善环境只是治标,形成长效机制才是治本。

为了保证全村的环境卫生,除了配备保洁员外,该镇还设立《村规民约》、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和流动红旗月评比,调动村民积极性,让大家踊跃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。

另外,每个月镇里都会对环境卫生进行一次评比,内容除了门前屋后,还包括院子是否乱堆乱放、圈舍是否清洁等,进一步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。

有制度规范,有人员引导,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。这个变化,让潘年芬深有体会。

如今,下郎德村通过污水处理、改造卫生厕所,已实现生活垃圾保洁收运、污水处理体系全覆盖,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、群众不良卫生习惯逐步改变。

乡村振兴,既要有“面子”,更要重“里子”。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引导人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,朗德镇各村设置卫生“红黑榜”专栏,按月开展检查评比、公示,卫生好的上“红榜”,并以流动红旗的方式授予“文明卫生家庭”红旗,对环境卫生差的农户则在“黑榜”专栏公开曝光,从而引导群众提升户内外环境卫生意识,有效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。

同时,朗德镇还以党建为引领,引导辖区群众整合房前屋后、村寨周边的空余土地、闲置房间等资源,发展乡村民宿、民族工艺品特色手工制作、食用菌种植等,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设成增收致富的“聚宝盆”。

将庭院美化作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,鼓励村民们积极将自家房前屋后空地改造成“小花园”“小菜园”及“小果园”,以“美丽庭院”扮靓和美乡村。

一方庭院,满目风景。在郎德镇南猛村村民杨光家的院子,在十里八村都很有名,不但邻居经常会来串门,就连前来游玩的游客也会在此打卡。走进他家的院子,摆满了花卉和绿植,堪称一个小型生态农场。如诗如画的苗寨风光、优雅别致的农家小院,让人沉醉其中。

“党和政府帮我们把房前屋后、道路等都建设得相当好。所以我觉得要把自己家建设得再好一点,让游客、亲戚朋友可以过来看我们美丽的家。”郎德镇南猛村村民杨光说。

“我们采取多元化发展路径,因户施策,助推庭院经济多样化。”南猛村党支部书记余洪先告诉记者,镇、村两级深入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,通过夜话凳、谈心凳、敲门行动等多种走访形式,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。

郎德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落,其建筑、刺绣、苗族歌舞、酿酒、美食、民间习俗、苗族英雄杨大六遗迹以及奥运火炬等文化,均闪耀着璀璨的光芒。

借助自然优美村落环境之“势”,朗德镇积极激发各方智慧,推进文化为旅游赋能,尤其是鼓励深挖非遗文化推进拓展旅游功能,实现农文旅结合,挖掘乡村多元价值。

此外,郎德镇还做活“巴拉河”沿线旅游经济,将上郎德--南猛一线村庄串联起来,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尊重群众意愿,抱团共促郎德全域旅游发展。

时下,穿行朗德,山水如画,田园如歌,充满活力、魅力和希望。兴旺、美丽、富饶的家园里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幸福生活蒸蒸日上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

编辑 吴传娟

二审 刘悦

三审 刘莹

标签:

品牌展会
全国巡演